说明
一、本章定额包括:测量放线、管段运输、机械运布管、现场坡口加工、管口预热、管段组装焊接、管件安装、喷砂除锈与补口补伤、管段下沟。
二、相关说明:
(一)测量放线:
1.区分平原、丘陵山区和水网,一条管线如经过多种地区,则按各种地区管线长度分别套用定额。
2.地形地貌划分:
(1)平原是指沿管线走向5km长度范围内平均高差小于100m,地势低平,起伏和缓,广阔而平坦的地貌。
(2)丘陵、山区是指沿管线走向5km长度范围内平均高差大于或等于100m,起伏较大,坡度陕峻的山岭或沟谷的地貌。
(3)水网是指沿管线走向1km长度范围内,河渠(通航)、池塘不少于5处或连续水田的地貌。
(二)防腐管段场外运输:
1.管段运输基段运距为80km,冷弯管、各种管件运输基段运距为40km。
2.运输道路按沥青或混凝土路面考虑。若经由砂石路或土路运输,按其所占长度,增加运输车辆台班40%。过路过桥费另计。
3.管线管径与定额不同时,套用相邻上一挡管径的管段运输子目。
4.绝热、保温管的运输,按保温后外径套用相关子目。
5.不需要装车时,取消履带式起重机台班,人工按50%计。
(三)机械运布管:
1.自工地堆管点至管沟旁组装的位置的布管运距综合取定300m,超过300m时,另套每超过100m的运布管子目。
2.对不宜进行机械运布管的施工地区,按施工方案另行计算。
(四)现场坡口加工:
1.对于管材坡口与焊接工艺要求不一致需要进行现场坡口加工的,可套用本子目。
2.管件安装、连头切割坡口已在相应子目中包括,不再套用本子目。
(五)管口预热:
管件安装焊口预热、保温,应折算为管线长度,套用相同管径和壁厚的管线预热子目,折算系数为0.23km/10个。
(六)防腐管段组装焊接:
1.管线管径和壁厚与定额不同时,可选用最接近设计管径和壁厚的上、下两挡定额,按管径和壁厚采用比例内插法计算定额消耗量,计算公式为:
M=(m-b)/(a-b)×(A-B)+B
M——设计管线人工(材料或机械)消耗量;
m——设计管线管径(壁厚);
A——上一挡管线的定额消耗量;
a——上一挡管线管径(壁厚);
B——下一挡管线的定额消耗量;
b——下一挡管线管径(壁厚)。
2.管段组装焊接,如规范要求预热时,其定额人工费和机械费乘以1.15系数。
3.焊接子目中如焊接工艺要求的焊材与定额中焊材不同,则价格可调整,消耗量保持不变。
(七)管件安装:
1.冷弯管预制:
(1)本定额是按钢管壁厚8.7mm为基础编制的,若钢管壁厚超过8.7mm,则每增加1mm,其人工、机械用量增加3%。
(2)本定额是按照X52钢材质考虑的,若钢材材质采用X56钢、X60钢、X65钢、X70钢、X80钢(5种钢级),每提高一个钢级,人工、机械用量增加3%。
(3)冷弯管曲率半径和角度是综合考虑的,不得调整。
2.管件安装:
管件安装适用于冷弯管、热煨弯管、三通、绝缘法兰、绝缘接头、绝缘短管和锚固法兰安装。
(八)喷砂除锈与补口补伤:
1.喷砂除锈是按喷射石英砂除锈编制的,如设计采用其他材料,其价格可以调整。
2.喷砂除锈管口预留头已按规范综合考虑,使用时不得调整。
3.现场聚氨酯泡沫塑料保温补口补伤,只包括保温内容,喷砂除锈和内防腐层、外保护层工作内容,可按设计要求另行套用相关定额。现场聚氨酯塑料保温按保温层厚度40mm考虑,如实际保温层厚度或方式变化,可调整材料用量及品种,人工、机械不调整。
4.保温管线的补口补伤应同时套用喷砂除锈、内层补口补伤、保温、外层补口补伤。外层补口补伤按保温后管外径套用补口补伤子目。
(九)管线下沟分整体下沟和单根管下沟两个项目,管段整体下沟适用于管线沟上组装焊接,单根管下沟适用于管线沟下组装焊接。
工程量计算规则
一、测量放线,按施工图设计的线路全长,区分平原段、丘陵山区段和水网段,按长度以“km”为单位分别计算。
二、防腐管段场外运输:
(一)防腐管段场外运输,是指管段自防腐管中转站或集中堆放场至施工现场临时堆管场的运输和装卸。
1.平均运距计算方法:管段平均运距为防腐管中转站或集中堆放场至施工现场临时堆管场的平均里程。如发生防腐管二次倒运,另行计算。
2.防腐管运输按不同管径,以“km”为单位计算,同管线组装焊接的主材用量一致,计算方法:防腐管运输工程量=[设计线路全长-弯头、弯管长度-站(场)长度]×(1+管材损耗率)。
(二)管件运输以“个”为单位计算。
(三)用于冷弯管预制的直管段运输另计。
三、机械运布管:
(一)机械运布管区分不同管径以“km”为计量单位。计算公式如下:机械运布管长度=[设计线路全长-其他方式运布管长度-站(场)长度]×(1+管材损耗率)
(二)超运距工程量按超运距的管材长度和超出的运距,工程量以“km”为计量单位。运距增加以“100m”为单位计算,如不同地段运距不同时,可折算为平均运距计算。
四、现场坡口加工以“km”为计量单位。不计算连头处的坡口。
五、管口预热:
(一)管口预热,以“km”为计量单位。
(二)管件安装焊口预热,需要预热的管件个数折算为管线长度,折算系数为0.23km/10个。
六、管段安装:
管段安装工程量,应区分沟上、沟下组装焊接,按不同管径、壁厚,以“km”为计量单位。计算公式如下:
组装焊接长度=线路设计全长-站(场)长度-穿跨越长度-冷弯管长度-热煨弯管长度
七、管件安装:
(一)冷弯管制作,不分角度、曲率半径,区分不同的管径,以“根”为计量单位。
(二)管件安装,区分不同的管径和壁厚,以“个”或“10个”为计量单位。
八、喷砂除锈与补口补伤,区分补口补伤种类,以“km”为单位计算。补口补伤工程量=管线设计线路全长-站(场)长度,弯头弯管、碰死口另计,折算系数为0.23km/10个。
九、管段下沟:
(一)管段下沟工程量按管线设计线路全长扣除站(场)长度和穿跨越长度计算,以“km”为计量单位。
(二)线路与站(场)的划分,以进站(场)的第一阀井为界;如无阀井则以站(场)围墙外2m为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