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椽子:桁上,与桁成正角排列,以承望砖或望板及屋顶之木材,横断面或圆或方。 3.茶壶档轩:轩式之一种,其轩椽弯曲似茶壶档者,多用于廊轩。详图45。 4.飞椽:钉于出檐椽之上,椽端伸出,稍翘起,以增屋檐伸出之长度。详图46。
5.戗角:歇山或四合舍房屋转角处之屋面结构。详图47。
7.嫩戗木:竖立于老戗上之角梁。详图47。
13.一斗三升:牌科之一。位于桁底与斗盘枋之间,下坐斗一,上架拱及三升。详图48。 20.双四六式:牌科式样之一种,较四六寸式大一倍,故名双四六式,此式比例较巨,常用于殿、庭等大型建筑物。 21.枕头木:南方回顶建筑,异于北方之卷棚建筑,在北方卷棚则于顶椽之上覆瓦,南方回顶,则于顶椽之上放枕头木,安草脊桁,再列椽铺瓦,其结构称为鳖壳,又名抄界。 22.梁垫:梁端之下垫木材,搁于柱或坐斗。详图56。 23.山雾云:牌科两旁依山尖之形式,左右捧以木板,刻流云飞鹤等装饰。详图53。 24.棹木:架于大梁底两旁蒲鞋头上之雕花木板,微倾斜,似抱梁云。有时升口前后架棹木,形似枫拱,以为装饰。详图53。 25.水浪机:机常雕以花纹,如水浪,即称机为水浪机。详图54。 26.蒲鞋头:梁垫之下,复有拱状之垫木,以增梁端搁置之稳固。详图56。 27.抱梁云:梁之两旁,架于升口,抱于桁两边之雕刻花板。 28.瓦口板:锯成瓦楞起伏状之木板,钉于檐口,以稳瓦间空隙。里口木、瓦口板俱能一锯二用,借以节省物力。详图46。 29.勒望:钉于界椽上,以防望砖下泻之通长木条,形同眠檐。详图55。 30.闸椽:椽与桁间空隙处所钉之间断木板。详图55。 31.椽稳板:椽与桁间空隙处所钉之通长木板。详图57。 32.关刀面:详图47。 33.垫拱板:两牌科间所垫雕刻漏空花卉之木板。详图49。 34.夹樘板:连机与枋子间之木板,厚约半寸,中置蜀柱分隔之。窗两横头料间之木板,亦称夹堂板。详图53、60。(蜀柱:分隔夹堂板之短木柱。详图53。) 35.望板:椽上所铺以承屋瓦之木板,代望砖之用。 36.裙板:装于窗下栏杆内之木板;又长窗中夹堂及下夹堂横头料间之木板。详图59、60。 37.长窗:窗之通长落地,装于上槛与下槛之间。详图61。 38.宫式.葵式:装修中,用于花纹之木条,其合角处直角相接,无环形花纹者,谓之宫式;反之谓之环式,亦名葵式。详图61。 39.万字式长窗:详图65。 40.乱纹式长窗:详图66。(整纹.乱纹:用于装饰之木条,其花纹式样,系通长相连者为整纹,断续者为乱纹。整纹者其内心仔构成之花纹,相连似葵式而多扭曲,空间常饰结子,雕各式花卉,乱纹则似整纹,唯花纹间断,粗细不一。) 41.短窗(半窗):常用于次间、厢房、过道及亭阁之柱间,较长窗为短,分上夹堂、内心仔、裙板三部,窗下砌半墙。详图67。(半墙:矮墙,砌于半窗或坐槛之下。) 42.纱窗:亦名纱隔,与长窗相似,但内心仔不用明瓦,钉以青纱或钉书画,装于内部,作为分隔内外之用。(明瓦:装于窗上之蜊壳,用以采光。) 43.摇梗:门窗之旋转轴。详图60。 44.楹条:凡门窗裙板等四周所虚隙之处,钉一小木条,使其坚固,此木条即名楹条。 45.栨:两和合窗之间,垂直之木框。又门窗宕装于墙壁者,两旁垂直之框亦称栨。详图60。(和合窗:窗之装于捺槛与上槛或中槛之间,成长方形向上下开关者。详图68。捺槛:装置和合窗之下槛。详图60。) 46.连楹:门楹之相连者,其外缘作连续之曲线形。详图60。 47.库门:装于墙门上之木门。 48.屏门:装于厅堂后双步柱间或屏列之门。 49.将军门:门之装于门第正间脊桁之下者。详图58。 50.框档:以木料作框,镶钉木板,宜用为大门及屏门。 51.光子:大门及屏门,中间之横料凡二、三道,称光子。门框除两横料外,中间所用横料名为光子。又板壁除上下槛,中间所用横料,亦名光子。裙板所用横料亦同。 52.灯景式:葵式万川、葵式乱纹古式栏杆。详图62。 53.雨挞:墙外伸出部分以避雨者,又地坪窗栏杆外所钉之木板。详图56。 54.吴王靠(美人靠):外缘设短柱,以双摘钩系于柱,拦成半圆形,高约尺许,花纹流空,称吴王靠。详图59。 55.挂落:柱间枋下之木制似网络漏空之装饰品。详图63。 56.结子:用于栏杆及窗之空档,雕成花卉之木块。详图60、62。 57.飞罩:与挂落相似,花纹较为精致,两端下垂似拱门,悬装于内部者。详图64。 58.落地罩:与飞罩同,惟两端下垂及地,内缘作方、圆、八角形等式。 59.硬木千斤销:详图47。 60.卷戗板:即摘檐弯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