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梢子砖:盘头砖底下由几种形状不同的砖组成梢子,其外侧转向山墙有琉璃贴面砖,此类贴面砖称为梢子砖。 2.枭砖:用于墀头正面盘头砖之下。 3.炉口砖:用于枭砖之下。 4.半混砖:用于炉口砖之下。 5.托山混:又叫随山半混,用于博缝砖下,承托博缝。托山混至墀头转角处转至戗檐砖底下盘头的位置,起到承托戗檐砖的作用。(戗檐砖:墀头上面向前部之方砖。) 6.博缝头:置于博缝的头部。详图78。 7.悬山博缝、硬山博缝:琉璃悬山屋面做法与硬山屋面相同,仅琉璃博缝件为悬挂式,而非硬山的镶嵌做法。博缝主要由博缝头、博缝砖和山尖部件组成。 8.雀替:额枋与柱相交处,自柱内伸出,承托额枋之部件。详图79。 9.坠山花:详图82。 10.宝瓶:角科斗拱由昂之上,承托老角梁下之瓶形部件。详图106。 11.云端:为了增加活泼的气氛,墙立面可建成波浪形的云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