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
1.本章定额均适用于各类市政工程(除有关专业分册说明不适用本章定额外)。
2.干、湿土的划分首先以地质勘察资料为准,含水率不低于25%为湿土;或以地下常水位为准,常水位以上为干土,以下为湿土。挖湿土时,人工定额子目和机械定额子目乘以系数1.18,干、湿土工程量分别计算。釆用井点降水的土方应按干土计算。
3.人工夯实土提、机械夯实土提,执行本章人工填土夯实平地、机械填土夯实平地子目。
4.挖土机在垫板上作业,人工和机械乘以系数1.25,搭拆垫板的费用另行计算。
5.推土机推土或铲运机铲土的平均土层厚度小于30cm时,其推土机台班乘以系数1.25,铲运机台班乘以系数1.17。
6.在支撑下挖土,按实挖体积,人工定额子目乘以系数1.43,机械定额子目乘以系数1.20。先开挖后支撑的不属于支撑下挖土。
7.挖密实的钢碴,按挖四类土,人工定额子目乘以系数2.
50,机械定额子目乘以系数1.50。
8.0.2m3抓斗挖土机挖土、淤泥、流砂,按0.5m3抓铲挖掘机挖土、淤泥、流砂定额消耗量乘以系数2.
50计算。
9.本定额不包括现场障碍物清理,障碍物清理费用另行计算。弃土、石方旳场地占用费按当地规定处理。
10.本章定额中为满足环保要求而配备了洒水汽车在施工现场降尘,若实际施工中未采用洒水汽车降尘的,应扣除洒水汽车和水的费用。
11.挖泥船挖泥子目是按挖泥船在正常工作时考虑的,由于风浪、雨雾、潮汐、水位、流速及行船避让、木排流放、冰凌以及水下芦苇、树根、水下障碍物等不可避免的外界原因,影响挖泥船正常工作时,按下表二次系数调整定额。
挖泥船挖泥子目二次系数表
平均每台班影响吋间 (h) |
≤1.3 |
<1.8 |
≤2.4 |
≤2.9 |
≤3.4 |
二次系数 |
1.00 |
1.12 |
1.27 |
1.44 |
1.64 |
工程量计算规则
1.本章定额的土、石方体积均以天然密实体积(自然方)计算,回填土按碾压后的体积(实方)计算。土方体积换算见下表。
土方体积换算表
虚方体积 |
天然密实体积 |
夯实后体积 |
松填体积 |
1.00 |
0.77 |
0.67 |
0.83 |
1.30 |
1.00 |
0.87 |
1.08 |
1.50 |
1.15 |
1.00 |
1.25 |
1.20 |
0.92 |
0.8 |
1.00 |
2.土方工程量按图纸尺寸计算,修建机械上下坡的便道土方量并入土方工程量内。石方工程量按图纸尺寸加允许超挖量。开挖坡面每侧允许超挖量:极软岩、软岩,为20cm;较软岩、硬质岩,为15cm。
3.清理土提基础按设计规定以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4.人工挖土堤台阶工程量,按挖前的提坡斜面积计算,运土应另行计算。
5.人工铺草皮工程量以实际铺设的面积计算,花格铺草皮中的空格部分不扣除。花格铺草皮,设计草皮面积与定额不符时可以调整草皮数量,人工按草皮增加比例增加,其余不调整。
6.管道接口作业坑和沿线各种井室所需增加开挖的土石方工程量按沟槽全部土石方量的2.5%计算。管沟回填土应扣除管径在200mm以上的管道、基础、垫层和各种构筑物所占的体积。
7.挖土放坡和坑、槽底加宽应按设计文件的数据或图纸尺寸计算,设计文件未明确的按施工组织设计的数据或图纸尺寸计算,设计文件未明确也无施工组织设计的可按下表计算。
放坡系数表
土类别 |
放坡 起点 (m) |
人工 挖土 |
机械挖土 |
||
在沟槽、坑内 作业 |
在沟槽侧、坑 边上作业 |
顺沟槽方向 坑上作业 |
|||
一、二类土 |
1.20 |
1:0.50 |
1:0.33 |
1:0.75 |
1:0.50 |
三类土 |
1.50 |
1:0.33 |
1:0.25 |
1:0.67 |
1:0.33 |
四类土 |
2.00 |
1:0.25 |
1:0.10 |
1:0.33 |
1:0.25 |
坑槽底部每侧工作面宽度(cm)
管道结构宽度 |
混凝土管道 基础(90°) |
混凝土管道 基础(>90°) |
金属管道 |
化学建材 料管 |
构筑物 |
|
无防潮层 |
有防潮层 |
|||||
50以内 |
40 |
40 |
30 |
30 |
40 |
60 |
100以内 |
50 |
50 |
40 |
40 |
||
250以内 |
60 |
50 |
40 |
40 |
||
250以上 |
70 |
60 |
50 |
50 |
挖土交叉处产生的重复工程量不扣除;原槽、坑做基础垫层时,放坡自原槽、坑上表面开始计算。如在同一断面内遇有数类土壤,其放坡系数可按各类土占全部深度的百分比加权计算。
管道结构宽:无管座的按管道外径计算,有管座的按管道基础外缘计算,构筑物按基础外缘计算,如设挡土板则每侧增加15cm。
8.
土石方运距应以挖土重心至填土重心或弃土重心最近距离计算,挖土重心、填土重心、弃土重心按施工组织设计确定。如遇下列情况应增加运距:
(1)人力及人力车运土、石方上坡坡度在15%以上,推土机、铲运机重车上坡坡度大于5%,斜道运距按斜道长度乘以下表中的系数。
斜道运距系数
项目 |
推土机铲运机 |
人力及人力车 |
|||
坡度(%) |
5〜10 |
15以内 |
20以内 |
25以内 |
15以上 |
系数 |
1.75 |
2 |
2.25 |
2.5 |
5 |
(2)采用人力垂直运输土、石方,垂直深度每米折合水平运距计算。
(3)拖式铲运机3m3加27m转向距离,其余型号铲运机加4?转向距离。
9.沟槽、基坑、平整场地和一般土石方的划分:底宽^n以内,底长大于底宽3倍以上的按沟槽计算;底长小于底宽3倍以内的按基坑计算,其中基坑底面积在150m2以内的执行基坑定额。厚度在30?以内就地挖、填土,按平整场地计算。超过上述范围的土、石方,按挖一般土方和一般石方计算。
10.机械挖土方中如需人工辅助开挖(包括切边、修整底边和修整沟槽底坡度),机械挖土按实挖土方量的90%计算,人工挖土土方量按实挖土方量的10%套相应定额乘以系数1.
5。
11.抓斗式挖泥船的挖深按下式计算:
挖深=施工中的平均水位一挖槽底设计标高+设计超深值一 1/2X平均泥层厚度
12.
土壤分类见下表。
土壤分类表
土壤分类 |
土壤名称 |
开挖方法 |
—、二类土 |
粉土、砂土(粉砂、细砂、中砂、粗砂、 砾砂)、粉质黏土、弱中盐渍土、软土(淤 泥质土、泥炭、泥炭质土 )、软塑红黏土、 冲填土 |
用锹,少许用镐、条锄开挖。机械能 全部直接铲挖满载者 |
三类土 |
黏土、碎石土(圆砾、角砾)、混合土、 可塑红黏土、硬塑红黏土、强盐渍土、素填 土、压实填土 |
主要用镐、条锄,少许用锹开挖。机 械需部分刨松方能铲挖满载者或可直接 铲挖但不能满载者 |
四类土 |
碎石土(卵石、碎石、漂石、块石)、坚 硬红黏土、超盐渍土、杂填土 |
全部用镐、条锄挖掘,少许用撬棍挖 掘。机械需普遍刨松放能铲挖满载者 |
注:本表土的名称及其含义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2009年局部修订版)定义。
13.岩石分类见下表。
岩石分类表
岩石分类 |
代表性岩石 |
开挖方法 |
|
极软岩 |
1.全风化的各种岩石: 2.各种半成岩 |
部分用手凿工具、部分用爆破法开挖 |
|
软质岩 |
软岩 |
1.强风化的坚硬岩或较硬岩; 2.中等风化一强风化的较软岩: 3.未风化一微风化的页岩、泥岩、泥质 砂岩等 |
用风镐和爆破法开挖 |
较软岩 |
1.中等风化一强风化的坚硬岩或较硬岩; 2.未风化一微风化的凝灰岩、千枚岩、 泥灰岩、砂质泥岩等 |
用爆破法开挖 |
|
硬质岩 |
较硬岩 |
1.微风化的坚硬岩: 2.未风化一微风化的大理岩、板岩、石灰岩、 白云岩、钙质砂岩等 |
|
坚硬岩 |
未风化一微风化的花岗岩、闪长岩、辉绿岩、 玄武岩、安山岩、片麻岩、石英岩、石英砂岩、 硅质砾岩、硅质石灰岩等 |
注:本表依据《工程岩体分级级标准》GB
50218-94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2009年局部修订版)整理。
14.河道疏浚土分级见下表。
河道疏浚工程土(砂)分级表
土砂类别 |
土名 状态 |
粒组、塑性土分类 |
贯入击 数N63.5 |
锥体沉入 土中深度 h(mm) |
饱和密 度Pt (g/cm3) |
液性指数I1 |
相对密 度Dr |
粒径 (mm) |
含量占权 重(%) |
附着力F (kN/m2) |
||
符号 |
典型土、砂 名称举例 |
|||||||||||
泥土、 细砂 |
I |
流动 淤泥 |
OH |
中、高塑性 有机黏土 |
0 |
>10 |
≤1.55 |
≤1.50 |
|
|
|
|
液塑 淤泥 |
OH |
中、高塑性 有机黏土 |
≤2 |
>10 |
1.55~ 1.70 |
1.55~ 1.00 |
|
|
|
|
||
II |
软塑 淤泥 |
OL |
低、中塑性 有机粉土, 有机粉 黏土 |
≤4 |
7~10 |
1.8 |
1.00 ~ 0.75 |
|
|
|
|
|
III |
可塑砂 壤土 |
CL |
低塑性黏 土,砂质黏 土,黄土 |
5~8 |
3~7 |
>1.8 |
0.75~ 0.25 |
|
|
|
|
|
可塑 壤土 |
CI |
中塑性黏 土,粉质 黏土 |
5~8 |
3~7 |
>1.8 |
0.75~ 0.25 |
|
|
|
|
||
III |
可塑 黏土 |
CH |
髙塑性黏土, 肥黏土,膨胀 土 |
5~8 |
3~7 |
>1.8 |
0.75~ 0.25 |
|
|
|
<9.81 |
|
松散粉、 细砂 |
SM, SC, S-M, S-C |
粉(黏)质土 砂,微含粉 (黏)质土砂 |
≤4 |
|
1.9 |
|
0~0.33 |
0.05 ~ 0.25 |
|
|
||
IV |
硬塑砂 壤土 |
CL |
低塑性黏土, 砂质黏土,黄 土 |
9~14 |
2~3 |
1.85~ 1.90 |
0.25~0 |
|
|
|
<9.81 |
|
硬塑 壤土 |
CI |
中塑性黏土, 粉质黏土 |
9~14 |
2~3 |
1.85~ 1.90 |
0.25~0 |
|
|
|
<9.81 |
||
中密粉 细砂 |
SM, SC, S-M, S-C |
粉(黏)质土 砂,不良级配 砂,黏(粉) 土砂混合料 |
5~10 |
|
1.90 |
|
0.33~ 0.67 |
0.05~ 0.25 |
|
|
||
V |
硬塑 黏土 |
CH |
高塑性黏土, 肥黏土, 膨胀土 |
9~14 |
2~3 |
1.85 ~ 1.90 |
0.25 ~0 |
|
|
|
>24.52 |
|
密实粉、 细砂 |
SM, SC, S-M, S-C |
粉(黏)质土 砂,不良级配 砂,黏(粉) 土砂混合料 |
10 ~30 |
|
2 |
|
0.67 ~ 1.00 |
0.05 ~ 0.25 |
|
|
||
VI |
坚硬砂 壤土 |
CL |
砂质黏土,低 塑性黏土, 黄土 |
15 ~30 |
<2 |
1.90~ 1.95 |
<0 |
|
|
|
<9.81 |
|
坚硬 壤土 |
CI |
中塑性黏土, 粉质黏土 |
15 ~30 |
<2 |
1.90 ~ 2.00 |
<0 |
|
|
|
<9.81 |
||
VII |
坚硬 黏土 |
CH |
高塑性黏土, 肥黏土, 膨胀土 |
15 ~30 |
<2 |
1.90~ 2.00 |
<0 |
|
|
|
>24.52 |
|
弱胶结 砂礓土 |
|
|
15 ~31 |
|
|
|
|
|
|
|
||
砂 |
中砂 |
松散 中砂 |
SM1 SC, SP |
粉(黏)质 土砂,砂、 粉(黏)土 混合料,不 良级配砂 |
O~15 |
|
2 |
|
0~0.33 |
0.25~ 0.50 |
>50 |
|
中密 中砂 |
SM, SC, SW, SP |
粉(黏)质土 砂,良好(不 良)级配砂 |
15 ~30 |
|
2.05 |
|
0.33~ 0.67 |
0.25~ 0.50 |
>50 |
|
||
紧密中 砂(含铁 板砂) |
SM(C)1 Sff (P), GM CC). |
粉(黏)质 土砂,良好 (不良)级 配砂,粉 (黏)质土 烁,呀、砂、 粉(黏)土 混合料,砾 质砂 |
30 ~50 |
|
>2.05 |
|
0.67~ 1.00 |
0.25~ 0.50 |
>50 |
|
||
砂 |
粗砂 |
松散 粗砂 |
SM, SC, SP |
粉(黏)土 砂,砂、粉 (黏)土混 合料,不良 级配砂 |
O~15 |
|
2 |
|
0 ~0.33 |
0.5~ 2.0 |
>50 |
|
中密 粗砂 |
SM, SC, SW |
粉(黏)质 土砂,砂、 粉(黏)土 混合料,良 好级配砂 |
15~30 |
|
2.05 |
|
0.33~ 0.67 |
0.5~ 2.0 |
>50 |
|
||
紧密粗 砂(含铁 板砂) |
SM(C), Sff(P)1 GM(C) |
粉(黏)质土 砂,良好(不 良)级配砂, 微含粉(黏) 质土砾,砾、 砂、粉(黏) 土混合料, 砾质砂 |
30 ~50 |
|
>2.05 |
|
0.67~ 1.00 |
0.5~ 2.0 |
>50 |
|